日本少女漫画,塑造中国80后女生的恋爱观

日本少女漫画,塑造中国80后女生的恋爱观

大S离世的消息让我们非常震惊,她的离开似乎带走了某种坚持,带走了我们那个年代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敢爱敢恨的单纯的正义感。

我们将这种感受与少女漫画联系了起来,因为中国80后是跟随少女漫画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大S给我们的整体印象都与爱情有关,她是《流星花园》中纯恋爱至上的爱情战士,有痴痴去爱的美好感觉(包括我们自己也一直如此)。

我们突然想起:少女漫画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潜移默化的角色,它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爱情观,让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和一个男性/对象一起,去经验自己的人生冒险。以及——现在我们已经40几岁了,再回看这些爱情观——它是否成立?

我们将鸽子,这个40多岁仍然在观看少女漫画的中女作为样本,聊一聊少女漫画对80后一代的情感启蒙,传统漫画的叙事模式与价值观,并反思它是如何影响我们在婚恋中的个人探索。随着时代变化,如今女性向漫画也多元发展,为什么我们依然向往和热爱漫画?

少女漫画的启蒙与情感体验

少年漫画带给我的都是友谊与热血,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奔赴的向往,而少女漫画带给我梦幻和浪漫的感觉,这两者的核心价值观非常不同,但它们都是类似英雄之旅的叙事内容。

madi:你从何时开始接触漫画?

鸽子:在小学二年级之前,我和家人住在山区的军队大院里,二年级时随家人转到了北京海淀区,在大院里认识了新的小朋友,他们问我:你看漫画吗?我当时甚至没有听说过漫画。他们带我去附近的一条小街,这条街上有一家漫画店,卖几乎所有你能够找到的漫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漫画。我认为我可以说,我看到了北京孩子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能够接触到所有的漫画,而这家小书店一直存在,直到前几年拆迁,它承载了我们很多对童年和友谊的回忆。

小学时期,国内的漫画并不多,只有富坚义博、星矢和乱马等,上初中后选择多了起来,各种盗版书大量出现,有女性向、少年向、耽美等等,大家开始可以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类型。

madi:你是如何开始了解少女漫画这个分类的?

鸽子:意识到少女漫画的分类与感情的萌芽有关。小学五、六年级时,班里有一个女生突然开始与我们分享她的性幻想,我们一群女孩子惊呆了,问她这些是从哪里想到的?她回答说从少女漫画中。

她的幻想是独自在家写作业时,学校里的一个很受欢迎的男生突然闯进她的房间,强迫了她。她把《尼罗河女儿》中男性变得很大,把女性握在手中的形象借用了过来,而她自己在性幻想中变得非常小,任人摆布。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你可以从恋爱和性的角度解读接触到的漫画,而有些漫画专门为了爱情和情欲而设计。

我发现少年漫画,比如富坚义博带给你热血、冒险的情绪,而少女漫画则带给你另一种更为未知、复杂的情绪,其中包含情窦初开的情愫。上初中后,我遇到了更多喜欢漫画的女生。开始阅读清水玲子、筱原千绘的漫画,以及耽美漫画,比如高口里纯、尾崎楠。在信息相对匮乏的90年代,漫画是我们理解爱情的重要信息来源。

从左到右:《尼罗河女儿》《天是红河岸》《乱马1/2》《凡尔赛玫瑰》

madi:正如大家所说老登文学,我们看到的这类作品大部分以男性叙述为主,我们小时候可能吸收了大量的热血精神,你后来是否继续阅读这类型的漫画?

鸽子:我一直特别喜欢男性冒险漫画,我会观看《JOJO》,《猎人》这样的少年向作品。而且我很早就发现大家通常会喜欢作品里的男二号或者男三号,但是在少年向漫画里,我永远只喜欢男主角。这非常有趣,因为我一直非常羡慕他们,希望成为冒险的中心。

整个少年漫画带给我的都是友谊,大家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奔赴追寻的向往,而少女漫画带给我梦幻和浪漫的感觉,它们都是类似英雄之旅的叙事内容,但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与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

我认为这两个方向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两条主线:一个是你作为个体与朋友探索世界,另一个是你从小就阅读了很多类似的爱情故事,被塑造成一个概念:你需要与一个男性结伴去这个世界冒险

madi:你勾起了我的回忆……似乎男主漫画的类型,他们冒险,有一个要达成的正义目的,你心中认为这个东西是正确的,是被充分认可的,可以去做。然后少女漫画混杂其中,变成了如果我和一位男性一起完成这件事情也没有问题。

鸽子: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看漫画时,我并不了解日本漫画是分类型的。日本的出版并非单行本,而是先在某个以男性或者女性为主题的合集杂志上出版,对于日本读者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的选择能传递给他们什么价值观,但是中国没有区分,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被隐藏的视角和主人公站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们会得到一个特别混杂的复杂视角,变成了一男一女经历世界闯荡的综合体。

madi:为什么这件事让你想到大s的离世?

鸽子:我最早了解大S是通过音乐。在小学时,她和妹妹ASOS的磁带出来,唱《占领年轻》、《变态少女想人记》,我当时认为这两个姑娘对恋爱特别上头,而且还有很多同龄人的青春感。我记得高三时,《流星花园》的漫画在北京高中里风靡一时,所有同学即使要高考还在桌子下流着泪看漫画。后来大S开始演这个电视剧,因此,大s给我的整体印象都是少女漫画和纯恋爱至上,有点痴痴的花痴的感觉(包括我自己也一直如此)。她的离世让我突然想起少女漫画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潜移默化的角色,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爱情观。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40年代提出了一个名为英雄之旅的模型,他认为所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在本质上都遵循一个共有的原型模式、单一神话——主角的冒险故事。少女漫画也是如此,只不过少女漫画的冒险不是向外界世界成长的冒险,而是更像内在世界恋爱至上的冒险。女主是善良、拼搏、不妥协的角色,她勇敢地完成了人生的闭环。

madi:你刚才提到的英雄之旅文本,我们可以探讨少女漫是否有类似的文本模式以及塑造少女漫的方式如何吸引大家。

鸽子:日本有很多研究漫画的学者,其中有一位名为大冢英治的人特别关注漫画的叙事方式。他有一个论点是现代日本观众更喜欢固定公式加上角色消费模式,即故事本身是模式化的,缺乏原创性,主要依靠塑造出的某个角色实现后面的商业价值和长尾影响。以《流星花园》为例,它讲述了一个贫穷女孩被有钱的男生拯救和挑战,共同成长的故事。虽然故事模型非常简单,但是它创造了几个大IP,分别是F4和杉菜形象的IP,因此它成立的是IP本身。

关于故事模型,我想讲一位我非常喜欢且对我影响很大的文学评论家,他名为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坎贝尔在40年代提出了一个名为英雄之旅的模型,他认为所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在本质上都遵循一个共有的原型模式、单一神话——主角的冒险故事。

这个故事原型分为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发,即一个英雄离开自己的日常世界,进入了未知世界。第二个阶段是启蒙,即他开始遇见朋友、导师,经历各种磨练,逐渐成长为自己。第三个阶段是归来,即他成为完整的自己之后,回到原生环境和现实世界进行反哺。无论是堂吉诃德、魔戒、或者漫画,这个模型都适用。例如《海贼王One Piece》,主角原本生活在一个港口小镇,由于某个契机开始出发航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收集朋友,遇到挫折成长。虽然作品还没完结,但是最后会回到归来的结尾。

少女漫画也是如此,只不过少女漫画的冒险不是向外界世界成长的冒险,而是更像内在世界恋爱的冒险。比如《流星花园》中,杉菜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进入贵族学校时遇到了一个大挑战,惹恼了F4,之后开始进入第二个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她逐渐遇到朋友和导师。导师类似于花泽类,从初恋对象变成了逐渐给她提供指引的人,他们遇到各种挑战成长,最后得到了好的归宿和结尾。

虽然少女漫画强调恋爱至上主义,但是它仍然是一场恋爱英雄之旅。这位女生是善良、拼搏、不妥协的角色,她勇敢地完成了人生的闭环。

从左到右:《好想告诉你》《流星花园》《NANA》

madi:你刚才提到的内容让我想到:少女漫画是在探索女性意识或者自我情绪的成长,而它将恋爱作为所有冒险的方式,你认为是这样吗?

鸽子:我认为这与年代有关,日本对这些的讨论比我们早,中国80后在90年代所看到的。是日本在80年代、70年代甚至更早一些的作品,那时的漫画故事符合当时日本女性的处境,当时日本女性的身份以家庭主妇为主,她们的人生最终目标是遇到一个好男的丈夫,这样的人生就算成功了,非常单一的平面价值观。《流星花园》出现在大约2000年左右,这时日本漫画的恋爱观已经开始进化,主角杉菜并非单纯等待道明寺的解救,而是一个敢于踢道明寺一脚的勇敢女孩。2010年之后,日本出版公司开始推出更多面向女性的漫画杂志。但是在我们小时候接触到漫画、并被其洗脑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仍然是单一的恋爱至上价值观。

madi:为了重新恢复记忆,我询问了下chatGPT,他给了我很满意的回答:在1950年,即50年代到70年代的漫画,例如凡尔赛玫瑰,它体现了纯爱幻想与被动等待型的女性,更古典的等待男性英雄、贵族王子拯救自己的这类作品。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社会已经成为独立女性和主动追求爱情的社会。这时日本经济发展良好,女性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希望主动追求爱情。

从2000年到2010年,即我们刚才提到的流星花园时代,恋爱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王子与公主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加复杂的情感要素和社会化因素,例如成长职场等,女性形象也更加多元化,不再是传统温柔的女孩子。女性开始产生独立意识和主动追求的想法。恋爱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交织在一起,即去恋爱中心化,女性更加自主,更强调个人成长。

鸽子:之前,有一个人问我,我写作的故事模型是什么,我回答他,我的本质模型是一个男孩拉着一个女孩的手,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走进世界。但是我在去年一整年都非常密集的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女生一定要拉着男生的手,如果中途其中一个人不想拉了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恋爱模型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回溯到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天都在阅读少女漫画和奇怪的16、17世纪欧洲文学,要不然就是阅读当时的中国作家,例如苏童叙述的男性叙事的暴力爱情、血腥爱情和虐恋。然后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会去看王家卫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他们依旧偏向于将女性视为附属角色,并且需要身边有男性的叙事方式。

madi:去年我们开始讨论当前的处境和想法,并且讨论了许多关于爱情或者婚姻中我们依然在寻求爱的话题。这个话题对我而言集中在去年爆发。在此之前,我从事青年文化的工作较多,周围的女孩不断变得更年轻,她们很少处在异性恋的婚姻关系中,更别提婚姻了,恋爱都很少。但是中女情感的真实和细腻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也许不像大家想象中一定是柴米油盐,也不一定完全没有爱。

在过去两年的社会形态变化中,大家想要突破或者转变的方式是面对自己的情感需求,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这让我们有一个印象:中女特别不想安顿下来,大家依然在努力,目的是重新感受和索取爱。

鸽子:我思考了这件事情为什么要折腾以及不满意,包括大S为什么离婚,以及为什么不断寻找爱情,我现在认为它与少女漫画所塑造的某种体验有关——爱情是一种饱和度很高的情绪,通常以一种浪漫、不现实、甚至折磨人的方式来维持它的活跃度,因此当这个东西不成立、或者跟你的现实不再匹配的时候,看着少女漫画成长以及对爱情有非常浪漫幻想的人是不会选择妥协的。

包括我这几天看到网上很多人对大S的描述,说她为什么不会妥协?我在想这种对某一个东西的坚持和不妥协,让我们在人生中即使比较成熟,或者应该会世俗一些圆滑一些去妥协的阶段,依旧去坚持爱情的某个形象。

madi:我刚才想到少女漫画带给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包括大s离婚后想继续追求爱的原因。我认为大家对爱的想象非常高纯度,伴随着极端的正义和光明。大家可能会把它看得很窄,认为她想要找一个更爱他的人或者一段新的婚姻,但我认为这里所表达的爱似乎与我们之前提到的冒险精神英雄之旅融合起来,实际上是她在追求对自己而言可能是最伟大且崇高、最正义的冒险,这是她不能失去的。

鸽子:你说得非常对,大S追求的是感情浓度,这种感情在她对朋友、家人和孩子等各个方面都有统一的追求。年轻一代与我们的价值观明显不同,我之前在公司工作的伙伴也都是小朋友,年轻的孩子们不会像我们这样执着于某一个感情。因此我认为大S代表的是我们那个时代杜拉斯的那种情感,追求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女性的爱情,而是生命高浓度的英雄主义。

少女漫画中男性都有一个特质——可塑性。无论是总裁型、小奶狗型还是邻家少年型都有这个特点,他会因为女主而感动而改变,让人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这个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逐渐在亲密关系中发现首先你没有漫画女主角的坚持,其次男性也不是那个男性,能否适应这个现实就不好说了。

madi:你认为少女漫是好的启蒙还是有点毁人?

鸽子:我身边有一批从小到大学依然是看漫画、画漫画和动画的人。根据我对周围人的观察,少女漫画的确塑造了对爱情的期待过高,难以接地气,也难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恋爱亲密关系的一大批人。

madi:是男性出现了问题吗?

鸽子:我认为是我们站在的角度和看待事情的角度出现了问题。例如人设问题。我们在观看少女漫画时,会发现男性和女性的人设非常明确,女主角都有一些共同特质,首先她们非常傻,单纯,善良,比如当别人攻击她或者陷害她时,她绝对不会报复,而是接纳并且想要与对方成为朋友,在现实层面上达到极致的愚蠢。其次是她非常勇敢,无论受到任何伤害都不会妥协,比如在大S身上,当事情不如愿时,她不会选择牺牲一些坚持和价值,即使付出惨烈的代价也会迅速抽身离开。

这种女性人设在80年代90年代初通常还伴随着无力感,例如杉菜是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在筱原千绘的少女漫画中,这些人通常由于生下来具有某种特质无法融入现实生活,需要别人帮助。尼罗河女儿则更是如此,她穿越到过,去一个人都无法生存,因此少女漫一直塑造着既坚强又单纯,同时又很倒霉,需要别人帮助的角色。

男生的角色非常典型化,或者是道明寺霸道总裁,或者是敏感、温柔、包容你一切的小奶狗形象等等。而且漫画中男性都有一个特质——可塑性。我认为少女漫画中所有男性,无论是总裁型、小奶狗型还是邻家少年型都有这个特点,他会因为女主而感动而改变,让人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逐渐在亲密关系中发现首先你不是这个女主,其次男性也不是那个男性,你能否适应这个现实就不好说了。

madi:你刚才提到的两个人设结合,这个女生会不断地努力,永远不放弃,最后她的想象依然是这个男生能够拯救我,我认为小时候我们确实不会充分承认或者愿意承认自己能够充分争取的东西,这十几年以来女性主义教育有一个改变。从你身边的样本中,你认为大多数现实剧情是什么样子?

鸽子:我认为很有趣的一点是你是否相信这件事情?如果你非常相信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可能会成功。这类似于意志决定了现实。如果你摇摆一些,一方面希望这件事情会成立,另一方面又不敢确信自己有勇气成为主角,那么很可能流荡在半空,当她受伤时就无法继续下去。

第二类人占绝大多数。大部分人没有少女漫画中女主角单纯任性的心灵柔韧度,因为少女漫画只能一条线走到底,在真正的人生中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所以很多人放弃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想的乌托邦式的恋爱关系,却又无法真正接受不完美的感情。

madi:现在的年轻女性对情感关系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你是否还在观看更新的当代少女漫画,最新的少女漫画是否也在反映这种变化?

鸽子:我现在每周还是会固定花几个小时看漫画。我曾经表示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飞机上观看漫画、吃零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与它相比拟哈哈哈。根据我的观察,近年的漫画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情绪输出,即轻松和自由,没有像之前强烈的价值观输出或者必须背负的使命感。现在比较火的漫画都是轻松式地描写女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而恋爱只是帮助你寻找和认识自己的众多途径中的一个,即使它在叙事模式上依旧非常符合过去我们谈论的恋爱模式。

例如漫画家森本梢子的作品《跑女战国行》,结构和《尼罗河女儿》一样,普通女高中生穿越回日本古代,帮助当时的君主,但是这个女孩比当时尼罗河女儿没有优柔寡断,她完全掌握了所有剧情的推进,她是比君主要强大,内心坚强很多的人,同时也依旧符合过去少女漫画对于爱情的追求,比如她一心一意地认定这个人就是他要追求的人,但整体氛围却是非常轻松的,女主发动全家搞各种各样的小发明,回到古代去帮助这个男友,没有一点点苦情。

我认为当下女性向的漫画会提供更多元的自我想象,帮助大家找到在社会中舒适的位置。例如爱情可以是百合、一个人居住、线上婚恋。例如最近很火的漫画是一对夫妻通过手机APP配对成功,他们在交往前很多个月都没有性生活,只是互相为彼此做饭,这样的轻松愉悦的生活关系。

madi:我同样询问了当代女性在漫画中出现新的热门分支,他给了我几个方向:首先是中女加少年,也就是姐弟恋。第二个是大女主型的少女漫,即事业型强势的女性在职场中发生的更多。还有逆后宫少女漫、多男主修罗场这种类型,女主身边围绕着多个性格各异的男性角色。另一个是病态系恋爱的少女漫,主打极端情感关系,其中写到男主往往带有控制欲、强烈的独占心理,甚至是病娇的属性,这种恋爱设定吸引喜欢危险感恋爱故事的人。

另一个类型是治愈系慢热恋爱的少女漫,类似你刚才提到的类型。它融合了许多治愈系的生活方式,同时强调暖男和细水长流的感觉,大家在一起彼此陪伴,生活在一个非常轻松和愉悦的生活场景中。

鸽子:我可能会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关系型,另一个是情绪输出型。从情绪输出的角度看,目前更多的是治愈平静放松型,大家更希望能够平静安静、小确幸地活着。当下越来越多的作品偏向于如何与自己自洽、喝一杯小酒、与朋友出去吃蛋糕,聊一聊舒适的生活状态。以日本过去流行的黑色皮革手册为例,例如高野亚纪的性格毒辣,行事极端,整个剧情跌宕起伏,这几年的女性向漫画里已经不多了,更多的大女主在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能力的同时,看待事情的角度平淡、接纳和包容,非常佛系。

madi:你认为未来我们还需要少女漫画和女性向漫画吗?由此来指导我们的恋爱关系,获得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建议,你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方式吗?

鸽子:我认为少女漫画依然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特殊的艺术载体。站在创作者的角度看,我认为少女漫画集合了不同媒介的特点,比如它具备纸质媒体的优点,观众可以通过自己控制阅读速度停留在某页,而不是被冷媒体比如短视频的节奏带着走,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由读者控制速度的阅读体验。

它也是一个非常关注意识流和内心流的媒介,目前我观察到很多女性向漫画带有内观趋势,包含大量的自我反思和角色之间的内心提问。这些提问与心理咨询相似。如果我们有一些心理咨询经验,那么会发现例如一个角色的内心独白询问自己为何会这样想,然后突然又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三个字似乎在评判我这样想是不对的,不如问自己:是“什么”让我这样想,这是非常典型的心理咨询流派技巧。

日本有禅修的传统,我也会在许多漫画中看到禅意的、类似公案的提问。如今年轻的世代依然喜欢看漫画,将这些潜移默化的内容输入到下一代的思维中,即如何经历情感,如何看待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漫画与文字阅读相比具有轻松视觉的优势。

madi:前两天我与你分享了李菲菲关于AI的内容,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强调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我们要相信漫画是由不同时代的人、创作者的想法主导。时代变得很快,我们需要反思,小时候看的恋爱之上的少女漫画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拿到现在批判它。

虽然我刚才提到当前少女漫的分支看似过于将每个人分为一个原子,但是我们仍然想要相信这些创作者是在回应时代需求,接下来该如何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相信人。

鸽子:是的,我最近经常思考,在当下的多元选择中,我是否会放弃一男一女手牵手看世界的原始模型?我的答案不知道。我想我可以承认自己不知道。

答案也许从来都不存在,我们只是在一直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承认我也不知道我和一个男的是否一辈子能好,或者如果真的相信爱情真爱这个事情,我是否会输得遍体鳞伤,气血全失。包括我最近对少女漫画的观察,越来越多的角色已经不是傻白甜了,对爱情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确信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走?

比如最近很火的漫画《小岚的新生活》。里面的女孩子一直在摸索,包括里面的男主角也不再是过去典型貌似霸总的男主角。因此对于少女漫画是否应该坚持真爱,是否一男一女还应该作为人类的原型?不知道。不知道意味着可以探索。虽然我认为英雄之旅的模型在发生变化,但是英雄的情绪依然存在。

从左到右:《厨刀与小青椒之一日料理帖》《跃动青春》《当铺千金的珠宝盒》

madi:我想让你最后用中女视角推荐几本漫画。

鸽子:这非常容易!哈哈哈!

《厨刀与小青椒之一日料理帖》,这是一部非常疗愈的料理漫画,讲述了明治时期一位日本女厨师在社会中不被认同、甚至无法进去下厨的背景下,如何继承京都的老店并且娶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才10多岁的男生当老公的故事。这个女孩在中女阶段保留纯洁的少女心,同时对世事又很清醒的认识,没有傻白甜的心态,而且她有很大的包容度和耐挫的能力。

还有一个传统的少女校园恋爱漫画:高松美咲的《跃动青春》。这个少女漫画是我最近一直在追的,虽然看起来很传统,但是这个女孩子竟然拒绝了全校最帅的男生的追求,同时他们还在互相喜欢的过程中,只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由这个女生单方面暂停恋爱。在整个过程中,双方男女以及所有故事中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真诚。所有人都在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毫不逃避,而且这些问题都非常真实,不是过去模式化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漫画具有当下的特点。

《交响情人梦》的作者二之宫知子的新作品:《当铺千金的珠宝盒》。当大家观看交响情人梦时可以发现,虽然这个女孩貌似主角不如男主角厉害,但是她非常有才华,已经展示了日本对女性力量的觉醒。在《当铺千金的珠宝盒》里,女主角甚至已经有超能力,能够看到珠宝上的气和能量,既独立又优秀,你在阅读这部漫画中既可以获得许多珠宝相关的知识。

这三部漫画都非常符合过去少女漫画套路,又以当下不同的视角书写的故事。每一个女生都会给你不同的力量,而且非常治愈。